冷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距今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主祠四进三开间,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门楼立石柱,天井间种植花木,首进门头曾悬挂有“坚悬挂表”“文魁”“亚元”“进士”“锡类堂”等牌匾和孔子牌位,后进安放祖宗牌位。第三进横梁书有建祠记,墙壁见嵌有冷时松碑刻一件,主祠左右原有文昌祠,福壽祠,已拆毁,该宗祠是桂林现存较大的宗祠之一。因年久失修,白蚁灾害严重毁坏等因素,我公司决议该让老建筑在现代生活里绽放它独有的魅力和光芒,历史是无价的,建筑艺术亦是如此,这会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维护工作与责任,其意义是远大的,也是未来生活发展必须的一个人文环节。
现代都市生活与工作,每天面对的是钢筋水泥丛林似的大楼和无尽的人流,车流。每天都会倍感紧张与疲惫,综合种种状况,我们试图通过保留与微创的手段,将濒临破败的中国老建筑现状以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去维护和保存它,使之恢复原貌和留存中国传统老建筑工艺的伟大,让久居生活在城市里的后人对历史对传承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延续中国老建筑的工艺和营造手法,将现代办公环境的理念融入到需求里去,使之功能化,人文化,与现代写字楼办公环境的差异化。
通过传统格局的四进三院,坐北朝南的格局,将设计公司的几大核心部门按递进化的格局分区,整个办公环境有动有静,有内外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衬托,开放的办公区模式也在空间高大的老建筑里得到完全的开放,使用更方便和更好的体现了设计工作环境的需求特性。
室内陈设品部分用了大量设计师花了十多年收藏过来的中国老物件来表达对老建筑故事的追忆和致敬。其中有文革时代北极星的老钟,晚清的太师椅,手绘古凳,红灯牌老收音机,石雕等残件。在匠心独具的灯光设计下与建筑融为一体,营造了很中国农村生活的韵味。
整个作品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维修与改造,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作品完工曾引起巨大轰动,导致多家艺术创作团体和设计公司竞相模仿,去寻找更多的坍塌与破败的老建筑,去维修保护它,人文性的利用它。一方面老建筑不至于慢慢消失,一方面又尊重了过去时代的老人对老建筑的回忆与爱惜。
主物品:
文革及民国时代老钟等物件
红灯牌老收音机
晚清太师椅 条凳
麻质布幔
老皮箱等